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拉开全球组网“战幕”


      万物互联,藩篱消褪,创新驱动的大时代已然来临。 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,到2003年第一代系统开通运行;从2012年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,到如今拉开全球组网“战幕”,北斗卫星导航系统(以下简称“北斗”)一路披荆斩棘,闯出了一条中国式自主导航之路。 作为军民融合典范,2012年北斗正式登陆民用市场,短短5年总产值即从起初812亿元到2017年度的2500亿元,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达70%,已然成为上曜星月、下安物望的国家名片。 “司南之杓,投之于地,其柢指南。”迈进全球组网新时代的北斗,必将以更加完美的姿态走向世界,以更为博大的胸怀兑现承诺,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。 从“天上好用”到“地上用好” 北斗5年应用精彩不断 遵义市花岗区长征街道办事处干劲组的58户居民,至今忘不了2016年7月的那个夜晚。6日深夜,一声鸣笛划破长空——北斗监测数据显示,他们居住的145号楼沉降10毫米,位移7毫米,楼外墙瓷砖拉裂,楼内多处出现裂缝……北斗卫星房屋安全监测系统的警报声,为工作人员应急处置提供了时间和技术基础,他们第一时间将住户疏散到安全地域。 这仅是北斗服务生活的一个缩影。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,目前,北斗已在交通、电力、安全、渔业等领域广泛使用,并取得不错成绩。借助这一系统,我国突发重大灾情上报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,灾后应急救援响应效率提高2倍;交通运输部门在480万辆营运车辆上安装了北斗终端,仅2016年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就比2012年下降近50%;全国4万余艘渔船安装北斗,累计救助渔民超万人。 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中北斗越发受到青睐,共享单车配装北斗实现精细管理,安装北斗的公交车让乘客候车时间更精准……北斗走进百姓日常生活,带来可触可感的便利。北斗产业应用快速发展,国内企业就有14000多家,估计到2020年产值将达4000亿元。目前,我国已形成北斗完整产业链,北斗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实现标配化使用,在大众消费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,催生了“北斗+”融合应用新模式。 总的看,北斗的“民用史”始终与兼容(和其它GNSS信号兼容以获得更好服务)、高精度(利用高精度、短报文通信等特色功能)相影相随,北斗系统也因这两大优势,打进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尚未覆盖的产业领域。 “北斗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,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冉承其表示,北斗正在阔步走向世界,按照计划我国将率先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,2020年实现35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,具备服务全球能力。 从技术封锁到谋求合作 北斗走出国门服务世界 技术封锁,曾相伴中国多年。石以砥焉,化钝为利。如今,北斗正走出国门,加速融入世界。 2016年11月,我国发布《关于加快推进“一带一路”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支持北斗产业在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发展。目前,已在马来西亚等国智能港口、精细农业、智能交通领域提供服务。 “北斗系统具有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,这是打破技术封锁走向全球的优势所在。”冉承其如此描述北斗的奥秘。 时至今日,北斗最高定位精度达毫米级,这一优势致使国外导航终端成本价从1000多美元暴跌到如今的1美元。不久前,美国与中国签下《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》,两大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实现射频兼容,用户无需显著增加成本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。业内人士普遍叫好,称这是GPS与北斗的一次“闪婚”。 事实上,很多国家都在谋求与中国北斗的合作。中俄开通卫星导航联合监测平台,签署《中国北斗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》;中欧卫星导航合作工作组成立,为用户享受更加高效可靠服务奠定基础;非洲各国相继建立地面接收站,北斗有望在非洲大地上安营扎寨…… “北斗既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,要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。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,“曾经不忘记,未来不懈怠”将成为北斗向着更高、更强发展的不竭信念。 从空间导航到覆盖空天地海 将以北斗为核心构建新时空体系 2000年,建成卫星导航实验系统;2012年,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;2017年,起步全球组网……北斗在建设与技术探索过程中,创造性地形成了两种服务机制,并实现了混合星座设计,拓展了卫星导航应用领域。 如今的北斗,正以崭新姿态、更强能力、更好服务造福人类。随着它在太空棋盘上落定,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转向全球拓展。遥望广袤的太空,中国人的“天眼”视域越来越开阔。冉承其介绍,我国将加快北斗三号组网部署,于2018年年底前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,并提供初始服务;2020年年底前建成30颗卫星的完整系统,提供全球服务。 据了解,北斗三号在载荷、星间链路、激光通信等方面都有创新,并且还增加了卫星搜救功能及全球位置报告功能,采用的星载氢原子精度比北斗二号的星载铷原子提高了一个数量级。 我国《国土资源“十三五”科技创新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要以深地、深海、深空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,构建向地球深部进军、向深海空间拓展和深空对地观测的国土资源战略科技新格局。 “北斗三号作为我国定位导航实验室核心基础设施,必将起到关键作用。”冉承其透露,2035年前,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空天地海、高精度安全可靠、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,将显著提升国家时空信息服务能力,满足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需求,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