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数据时代,大数据发展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相连,与之而来的,则是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越来越普遍运用到公共治理中。如何提升政府的“精准治理”,便是管理部门必须深思并亟需付诸行动的问题。
好在,创新型社会不缺探索者。3月15日,滴滴出行与成都市交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推进成都市“智慧交通”建设。根据媒体所披露的内容,滴滴出行将充分发挥在大数据、技术、平台等方面优势,参与成都市智慧城市、智慧交通建设,加强大数据开发利用,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,不断提升服务质量,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、方便市民出行贡献更多力量。这意味着,未来成都包括公交、地铁、出租车、自行车、道路设施等在内的交通数据,将与滴滴出行成都区域的移动出行数据打通,为成都的交通决策提供大数据参考。
在大数据改变城市生活的范畴里,负责公共治理的政府部门,将掌握数据的企业,以公共治理的合作伙伴身份纳入到城市建设中,成都的这一合作,可视为大数据参与公共治理政企合作的模式。
我们常说,水利是农业的命脉,电力是工业的命脉,而数据是信息社会的命脉。近些年,政府开发利用数据的步伐不断加速,相应的公共治理决策有了一些数据支撑,但往往出台的一些治理政策并不能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同,甚至引来公众的质疑。细数质疑的方向,大致有两个,一是政府决策的数据基础,基于过去政府统计数据的不准确,公众并不相信,认为有诸多的水分夹杂其中;二是政府决策的数据基础并不完善,众所周知,基于数据决策的准确性,往往依赖于数据的完备程度,数据越详细越完善,决策越准确。
公众的质疑,政府并不完全拒绝承认,因为政府的的确确无法掌握社会运行的详实数据。而社会海量的数据,却被基于数据成长的互联网企业所掌握。于是,政府要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治理,必然要做的一件事,一方面向社会开放政府数据,另一方面就是从数据公司拿到特定的数据,并且利用企业的数据技术能力,帮助政府部门建基础设施、建开放平台、开发数据挖掘工具。
甚至可以说,实现精准治理的数据,其产生、加工和结果运用都是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、个体公众等共同参与的结果,这也意味着大数据要成为一根纽带,将全社会资源的需求、生产、分配和供给联系起来,通过运用大数据构筑起“政府搭台”“企业唱戏”“民众看戏”的运转体系。
这是建设智慧城市必须的途径。在这个过程中,所考验的则是政府是否具备利用大数据的“智慧”:一是打破过去政府为大、为权威的思维,以平等开放的姿态,来对待社会建设的各个参与主体;二是政府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,将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吸纳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,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。简言之,政府须具备集纳众智的智慧。
显然,作为全国拥堵前列的成都,以智慧交通作为利用大数据改善城市生活的突破口,通过政府利用大数据进行改革创新的智慧,进一步提升成都交通数字地图互联网服务水平,为成都市民提供包括公交、地铁、慢行、网约车、出租车等方式在内的“一站式智能交通出行服务”。而这必然赋予社会以新的视野,在城市中的数据里,看见数据即将构建起的智慧城市。(马想斌)
来源:光明网